安裝PCB中水回用設備
發布日期:2022-03-04 16:03:34 閱讀量: 1030
如何區分什么是中水回用
“中水”一詞是相對于上水〔給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術是指將小區居民生活廢〔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廚房、廁所)集中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標準回用于小區的綠化澆灌、車輛沖洗、道路沖洗、家庭坐便器沖洗等,從而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與易混淆的廢水回用不同,中水回用指工業廢水經過UF+RO工藝回用到生產線,循環使用的,回收率相對低于75%,非用于綠化澆灌、車輛沖洗、道路沖洗、家庭坐便器沖洗等。
工業上可以利用中水回用技術將達到外排標準的工業污水進行再處理,一般會加上軟化器,RO,EDI/混床等設備使其達到軟化水,純化水,超純水水平,可以進行工業循環再利用,達到節約資本,保護環境的目的。
按處理方法,中水處理工藝一般分為3種類型:
1.物理處理法:膜濾法,適用于水質變化大的情況。采用這種流程的特點是:裝置緊湊,容易操作,以及受負荷變動的影響小。膜濾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離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著濾膜表面流動,溶液中溶劑和低分子量物質、無機離子從高壓側透過濾膜進入低壓側,并作為濾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質、膠體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濾膜截留,溶液被濃縮并以濃縮形式排出。
2.物理化學法:適用于污水水質變化較大的情況。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濾、活性炭吸附、浮選、混凝沉淀等。這種流程的特點是:采用中空纖維超濾器進行處理,技術先進,結構緊湊,占地少,系統間歇運行,管理簡單。
3.生物處理法適用于有機物含量較高的污水。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如圖所示)、生物轉盤等生物處理方法。或是單獨使用,或是幾種生物處理方法組合使用,如接觸氧化+生物濾池;生物濾池+活性炭吸附;轉盤十砂濾等流程。這種流程具有適應水力負荷變動能力強、產生污泥量少、維護管理容易等優點。
中水水質必須要滿足以下條件:
1.滿足衛生要求。其指標主要有大腸菌群數、細菌總數、余氯量、懸浮物、COD、BOD5、磷化物等。
2.滿足人們感觀要求,即無不快的感覺。其衡量指標主要有濁度、色度、臭味等。
3.滿足設備構造方面的要求,即水質不易引起設備、管道的嚴重腐蝕和結垢。其衡量指標有pH值、硬度、蒸發殘渣、溶解性物質等。
中水回用技術的方法舉例:
(一)節約冷卻水是工業節水的主要途徑:
1、改直接冷卻水為間接冷卻水,在冷卻過程中,特別在化學工業中,如采用直接冷卻的方法,往往使冷卻水中夾帶較多的污染物質,使其失去再利用的價值,如能改為間接冷卻,就能克服這個缺點。
2、降低冷卻要求,減少冷卻水用量。
3、采用非水冷卻。 如在某種工藝生產中,采用空冷或油冷,達到冷卻的目的。
4、利用人工冷源或海水作冷卻水,減少地下水或淡水用量。
5、合理利用冷卻水。對已使用過的冷卻水可以進行一定的降溫措施后,反復使用,也可以在第一次作為冷卻水使用后,用于其它對水質、水溫要求較低的場合。在采用這個辦法時,要注意各車間供水系統的密切配合,加強冷卻水的管理,避免因一個環節出問題而影響其他車間供水。
6、冷卻水的循環利用,這種冷卻水利用技術主要是經過冷卻器變成的熱水經過冷卻構筑物使水溫降到回用水水溫,從而循環使用。冷卻水在循環使用時,應注意水中細菌的繁殖、水垢的形成、設備腐蝕、水壓、水量變化等問題。
(二)一水多用污水凈化
由于生產工藝中各環節的用水水質標準不一,因此將某些環節的水經過適當的處理后重復利用或用于其它對水質要求不高的環節中。以達到節水的目的。如:可先將清水作為冷卻水用,然后送入水處理站經軟化后作鍋爐供水用。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后用于生產、生活等。
中水回用技術的意義
首先,中水回用解決了水資源短缺問題,對促進工業生產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大大緩解了水資源不足。其次,中水回用比開發利用其它水資源具有經濟上的優勢。回用水的制水成本低,這是因為節省了水資源費、水與遠距離輸水的能耗費用和基建費用。第三,處理后回用于生產線,將帶來可觀的經濟和環境效益。